

▲模块化建筑技术系列活动在红星路小学国际部校区综合楼扩建项目举行

7月9日上午,合肥市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现场交流会在红星路小学国际部校区综合楼扩建项目举行。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李祥携相关部门及县区住建负责人、行业专家实地考察。交流的核心,直指模块化建造带来的效率跃升。

中建海龙安徽基地副总经理刘新伟在会上作《用科技为人民建好房,以模块化集成建筑引领行业发展》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建海龙的模块化产品体系及创新实践。"MiC将建筑按功能拆分为完整空间模块,在工厂高度集成结构、管线、内装等系统,现场进行高效组装,使集成度大幅提升,实现快速建造、绿色低碳、智慧集成,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庐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牛欣松现场分享了实践数据:区内多所采用模块化技术的建筑,结合BIM技术精细管理和智慧工地系统,这不仅显著缩短了工期,更大幅减少了现场建筑垃圾,为教育基建树立了新标杆。牛欣松透露,庐阳区计划将此模式推广至保障房、应急设施等更多领域。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李祥在总结时表示,希望各县区学习推广庐阳区的模块化建造经验。他同时披露了合肥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数据:“2024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已达46.9%,产业链产值近千亿元”。李祥强调,在快速发展中必须严控质量,强化标准化,并推动智能建造技术的深度应用。

▲合肥市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现场交流会现场交流

当天下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尹宗军亲自带队,专程赴红星路小学项目进行调研,重点考察装配式模块化建筑及“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实效。

该项目高达90%以上的装配率是其核心亮点。调研显示,项目通过省级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监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实时整合无人机航拍、环境监测、人员考勤等数据;BIM技术贯穿全周期,指导工厂生产和现场安装;工厂MESS系统追踪构件全生命周期;现场AI智能灌浆、扬尘噪声监测等绿色技术保障了工程品质。

尹宗军在考察后对项目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快智能建造技术在全省的应用”,将其定位为安徽省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可复制的样板”。

▲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

7月10日,安徽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联合合肥市建筑工程协会,组织全市相关会员单位到项目现场进行观摩交流。

▲红星路小学国际部综合楼项目效果图
观摩者直观感受到“工厂智造+现场装配”模式下,模块化建筑在施工效率、安装精度、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合肥的建筑行业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